返回網站

大衛・霍金斯博士能量等級30「內疚」Guilt 01 第二節:剖析「內疚」的正面意義與良知價值

· 訪客瀏覽文章

[EB電子冊] NDO159大衛・霍金斯博士能量等級30「內疚」Guilt 01

二節:剖析「內疚」的正面意義與良知價值

Section image

接下來,我們進入今天的主題:大衛・霍金斯博士能量層級中的第三十級——「內疚」。

人之所以會感到內疚,根源在於我們擁有「良心」。在佛家的觀念裡,這稱之為「自性」,也就是靈性與良知的體現。正因為擁有這份良知,我們才會對自己的所思所想、所作所為進行深刻的反省與覺察。這種自我覺醒的能力非常可貴,它能讓我們意識到:「我這樣做,似乎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或困擾。」

絕大多數人都具備這份良心。即便是那些被視為惡人或壞人,在夜深人靜、午夜夢迴之時,內心依然會受到良知的譴責。這正印證了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的道理。人性本質是善良的,只是後天可能受到環境污染、不良媒體或負面事件的影響,導致心靈被扭曲。這就像太陽被烏雲遮蔽,使其光芒無法綻放。

如同蘭英講師所強調的「要做好人,不要做壞事」,以及禦敬講師提到的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這意味著,凡是對他人不好的各種壞事、惡行,我們都應該避免去做。千萬不要因為是「小惡」就覺得無所謂,也不要因為是「小善」就懶得去做。即使是舉手之勞的微小善行,也值得我們實踐。所有善行,無論大小,只要在我們能力範圍內,並隨順因緣,都應該盡力去做。

因此,我們所追求的,是「利人利己」的圓滿境界——對自己、對他人都有益處的事情。這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。當我們的心持續向善,逐漸地,我們會發現生活中遇到的好事越來越多;即使面對逆境,內心也能保持平和,安然度過。
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「內疚」其實是良心的顯現。這要求我們學會「將心比心」,時常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,是否對周遭的人、事、物造成了影響或傷害。更高層次的做法,是培養「他人觀點」的思維,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。

人類與動物一樣,在剛出生時,為了求生存,會本能地哭鬧,以吸引周遭成人的關注與照顧。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。因此,嬰兒到三歲左右的階段,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的「本位主義」,因為生存是他們的首要任務。

然而,隨著我們逐漸成長,具備一定能力後,就應該開始學習「看見別人」,而不是所有事情都只考慮自己。如果始終抱持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的極端自私態度,那將是非常糟糕的。

我們並非聖賢,很難做到完美無缺,但可以持續朝向一個向上的方向前進。當我們做錯事或行為不當時,憑藉反思能力與良知,我們能夠進行調整。如果事後感到內疚或愧疚,就應該思考如何處理後續。即使事情已經過去,只要有機會,就應該設法彌補、賠償或償還。

[直播]3 1知識轉化智慧才有力量


🚀 直銷真的死了嗎?
錯!它正在以「社群+科技的力量全面翻身!
《直銷新世代》線上課程+子書
揭開後疫情時代「零成本創」與「社群裂變」的十大商機,
帶你看懂下一波副業趨勢,開陷阱、掌握自由!
🎁 即日起限時贈送,帶你的三年行動藍圖!LINE客服:0916233176

馬上領取線上課程+電子書https://forms.gle/SP3NfHiVHxJuPryh9

送5千元電子書50本+再送值9千元個人專屬的推廣平台+自動進人系統+自動跟進系統…邀請您 免費註冊: https://is.gd/xIjhEU